著名的红学家、文学史家沈天佑

 

沈天佑(1931-2010)崇明县竖新镇人。解放前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参加革命,解放后即由组织安排在华东团委工作, 1949年9月参加工作, 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本科文学专业学习,1958年留校任教,曾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长期以来他担任中国古代文学史基础课和中国古代小说史及《金瓶梅》、《红楼梦》研究等专题课的教学工作。著有《<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等专著,与人合过《宋元文学史稿》《中国文学史》等学术著作,并发表了《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红楼梦〉第四回与总纲》《漫谈<红楼梦><金瓶梅>的两面观及其价值》等大批论文。同时,参加了《历代小说选》(吴组缃教授主编)的编选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红楼梦》校注本的整理,担任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著名的红学家、文学史家沈天佑
                            

柴焘熊

 

     沈天佑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红学家、文学史家。自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便一直留校任教,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红楼梦学刊》编委、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是崇明籍人士中一位声誉卓著的文学理论家。

              学有建树硕果累累

沈天佑毕生致力于古代小说研究,文学史、宋代诗词、小说名著改编等方面,也作了深入的探讨。1958年毕业留校后,第二年就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书评《<文学研究与批判专刊>介绍》引起了当年学术界一些前辈的关注。1962年,他又在当时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刊物《文学评论》上,和人合作,发表了《初读<中国文学史>》一文,显示了他的文学理论研究功力。1963年沈天佑参与了北大教授游国恩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他撰写了其中的小说、戏曲章节。后来,又参与了宋元明清文学史的修改与定稿工作。

文革结束后,沈天佑的理论日趋红火,热情得到了火山般的喷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年年都有佳作问世,年年都有妙文见刊。在这里,我们可以列出长长一大串的名录:《<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和爱情婚姻的悲剧》《<红楼梦>第四回和总纲》《谈“抄检大观园”》,《谈<水浒传>在我国小说艺术典型化方面的贡献》《<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明中叶后的社会本相——长篇名著<金瓶梅>》《介绍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谈辛弃疾词<破阵子>和<西江月>》《谈谈明代的四大奇书》《<红楼梦>主题思想的再认识》《一个未经深掘的宝藏——漫谈近代小说》《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谈<聊斋志异>的人物描写》,《从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所想到的》《<红>剧长短谈》《宝、黛、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一个缺陷》《风尘三侠英气勃勃——<虬髯客传>艺术鉴赏》《一曲市民爱情的颂歌——读短篇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清代文坛上的三颗明珠——纵谈<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善于汲取、勇于开拓的苏轼》《蕴意丰富耐人寻味——谈苏轼<定风波>和<蝶恋花>》《定风波赏析》《<红楼梦>:中国文学第一奇书》《真切、完整的人物形象:也谈李瓶儿《一个发人深思的悲剧人物——潘金莲》等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出版时,沈天佑为该书撰写《金瓶梅》、《凌濛初》辞条。与吴组缃合著出版了《宋元文学史稿》;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组织的《红楼梦》校注;参加注释评介《历代小说选》(第一册)。

进入九十年代后,沈天佑更是一发而不可收。他先是出版了著作《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后又发表论文《一次成功的尝试》《电影<红楼梦>之我见》《王熙凤形象随想》《东周列国志(赏析)》《<红楼梦>艺术启示》《<红楼梦>内容漫谈》《谈<红楼梦>杰出的艺术成就》,《谈<金瓶梅>里的主人公西门庆》《谈吴组缃先生在古典小说教学和研究上的成就》《漫谈红楼梦。为了避免行文的冗长,本文对沈天佑二十一世纪后的学术论文不作一一记述。在沈天佑谢世后,他的学生为其编纂的《沈天佑文集》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他在学术上的建树。

            学术研究影响巨大

在当代的文学理论界,沈天佑绝对是一位有影响的大家。他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明清小说的研究,尤其是《金瓶梅》与《红楼梦》的研究,著有《金瓶梅红楼梦纵横谈》《历代小说选》(与吴组缃等合著)。二是文学史的撰写,著有《宋元文学史稿》(与吴组缃合著,)、《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为主要撰稿人)。尤其是在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文学史的编纂方面。沈天佑在生前曾经说过,他早年参加的两次大型的研究项目对自己的学术研究影响甚大。一次是1960年至1963年,参加了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编撰工作,撰写了部分小说戏曲的章节,并参与了宋元明清文学史初稿的修改和定稿工作。另一次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负责的《红楼梦》校注本的校注工作。他的恩师吴组缃先生曾说过:“沈天佑同志在北大教书多年,他对这两部书的研究大都是关于思想艺术方面的,走的就是鉴赏派的路子。”吴先生就是这样评价沈天佑的学术研究风格

 沈天佑的小说研究以小说人物分析见长,撰写过《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梦》等小说的人物分析论文,认为: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文学创作,特别是叙事性作品(包括小说)的一个核心问题。对于一部长篇小说来说,它的价值如何,能否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具有长久的艺术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能否塑造出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去揭示社会生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本质问题,从而深刻地反映出某个特定时代的独特风貌。”

    小说主题研究沈天佑关注的重要课题。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术界围绕几部古代小说名著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产生了极大的意见分歧,因而有学者对小说主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必要性提出了怀疑。先生认为:对古代小说名著主题思想的深入研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至关重要;不是十分的‘玄乎’,而是通过深入的探讨完全可以认识。主题思想研究上的每一重要进展,都会直接推动着作品其他方面研究的深入展开。

       沈天佑研究古代小说艺术,特别重视小说的艺术创新。他在论述《金瓶梅》的艺术成就时,就谈到了“它在传统的小说艺术的基础上作了许多新的开拓。并将《金瓶梅》与早期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进行比较,认为《金瓶梅》在描写手法上,克服了以往长篇小说普遍存在着的某种粗线条的倾向,趋于深入细腻。

      沈天佑在研究古代小说艺术时,对《红楼梦》的艺术更为关注,多次谈到《红楼梦》杰出的艺术成就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将《红楼梦》的艺术概括为三个方面:作品以它反映生活所特有的丰富性、真实性和深刻性,使《红楼梦》成了一个辉煌的艺术宝库。”“作者运用了一切富有成效的艺术手法,精雕细刻地塑造了大批活灵活现的‘真的人物’,从而赋予了作品以巨大的艺术魅力。”“作者善于通过精心提炼的典型化手法赋予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以深刻的内涵,并在日常生活所组成的生活流中不时掀起大的波澜,使故事情节起伏不定、引人人胜。先生在《<红楼梦>的艺术启示》一文中,广阔与深刻”、“真实与鲜活”“偶然与必然”“诗情与哲理等四个方面,全面而细致地论述了《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在文学理论园地精心耕耘了多年以后,2010年8月14日,沈天佑因病逝世,享年80岁。为了感谢家乡崇明的养育之恩,他在生前就多次表示要把自己一生精心收藏的图书捐赠给崇明县图书馆。如今,这些珍贵的图书已入藏县图书馆的新馆。它们中有许多书的页面上,还留有他阅读时留下的批注和心得。这是沈天佑为桑梓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添加时间:2021年7月7日 10:26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