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非遗新语境下“见人、见物、见生活” ——以崇明区新河镇非遗保护为例

刍议非遗新语境下“见人、见物、见生活”

——以崇明区新河镇非遗保护为例

 

(姜中其)

摘要 非遗的传承保护走过十多年了,其理念不断成熟,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习主席作了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大会报告,并在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为主题深刻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深化创新了传承保护的内涵,在2018年文化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显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新的非遗语境。本文就这一新的语境以崇明区非遗传承保护作几点论述。

关键词:十九大 非遗传承保护 新语境

  “见人见物见生活”这一非遗词汇首先出现在2016年1月9日原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关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非遗保护工作有一个重要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要支持非遗实践回归社区,回归生活,让非遗在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和传承”。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的开局之年,当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多彩非遗,美好生活,口号是见人见物见生活”“活态传承、活力再现”“非遗让生活更美好”“新时代、新生活、新传承两年多来,这一口号一直在深化。2019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口号为“见人见物见生活”“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创新”“传承文化根脉,共筑民族未来”“非遗保护,你我同行”。2020年初,虽然一场危害全人类的公共卫生安全事故新冠肺炎的爆发,但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依然开展,主题为: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口号是:

1.非遗传承进万家 健康生活你我他

2.非遗代代传 健康常相伴

3.传承文化瑰宝 守护自然之家

  可见仍然是非遗要“见生活”

“见人”。

 用“人”来组词可以是人,人,人,人群,人,人所共知长大成人,人,人,人,我们这里正缺……用到非遗工作上,就是要看到非遗的传承人在持续传承非遗项目。在此,笔者觉得不光是代表性传承人,而且应当是还有更多的传承人群和百姓,要得到百姓的认可和喜爱,更要得到非遗所在社区的百姓的喜爱。不能只是代表性传承人在唱独角戏,不能只是我们这里正缺代表性传承人。

“见物”。 

文解字注』“物”-万物也。牛大物;天地之,起于牵牛,故从牛。勿。文弗切。

其基本解释为

1.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

   2.内容,实质:言之有

   3.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

笔者认为此地的“物”不仅包括非遗项目所需要的的道具,还包括非遗项目生态区的保护与建设,也就是非遗所在的环境,以及这个环境包括人和事物。事物就包括当地方言、环境、气候、民风、民俗等。

“见生活”。 

百度一下“生活”两字。生活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有1、生存;2、使活命;3、指恤养活人;4、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5、指为生存发展而进行各种活动的经验;6、指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境况;7、指生长;8、指家产,生计;9、活儿、工作;10、指生活费用;11、指用品;器物;12、美事;美好的时光;13、笔的别称。出自《孟子·尽心上》:“民非水火不生活”。 

广义上生活是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为、学习、工作、休闲、社交、娱乐等。

生活是比生存更高层面的一种状态。

 “见人见物”两个更多的都是名词的体现,在非遗语境中体现的是一种事物,就象博物馆中的古董,只是一种静态的形象特征体现,而非遗是需要传承和发展的,“见人见物”在舞台上体现的是一种形象和表演形象。笔者认为在此的“生活”应当是为非遗传承保护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和经验的体现。应当突出“见”字,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融”字,非遗要融入平常的生活中,平常的百姓要在生活中能体现非遗,就是要能理解非遗项目,懂得非遗项目,懂得欣赏非遗项目,爱好非遗项目。而“见生活”则是一种动态行为,在非遗语境中应当理会为融入平时的日常生活,更多的是传承与发展体现,比如博物馆里的某一件器皿,是如何手工制作出来的,器皿的作用(观赏价值,使用价值)使得会不会还有更多的人制作这种器皿,辐射区域广不广。舞台上的演出动作、唱腔,在舞台下平时会有多少人在唱和模仿,影响力有多大。

2018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长令1号)该办法于2019年3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截止目前文化和旅游部共设立了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7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支持全国各地建设了3000多处非遗展示馆和11000多处传习中心,各省(区,市)设立了近150多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些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是对“见人见物见生活”内涵的最好解释。

一崇明区新河镇非遗保护的“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体现 

新河镇位于崇明岛的中部地区,南濒长江,是崇明岛域规划中崇南分区重要的工业港口型城镇。沿崇明岛上的主干道陈海公路从东往西走到新河镇地段就会有一个显眼的“琵琶”塑像在路口迎接你。它总面积61.96平方千米全镇下辖17个村、5个居委,总人口47900人。 对外交通便捷。西距县城17公里, 东至堡镇13公里,距长江隧桥约30公里,岛内主要交通干线陈海公路穿镇而过,上海客轮公司新河车客渡轮站与上海吴淞港、石洞口码头相通,崇明国际集装箱码头为企业出口货物承办一门式服务。

新河镇一度被称为“文艺之乡”,新河镇辖区内有三个传承有非遗项目,崇明非遗传统音乐项目类别全在此镇,其中国家级两个,非遗项目市、区两级传承人三名,一个是“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一个是“江南丝竹(牡丹亭)”,“崇明吹打乐”为市级项目,2007年两个国家级项目申遗成功以来,崇明新河镇文广站作为这两个项目的传承基地,随后同时组建成立了三支瀛洲古调派琵琶”“江南丝竹(牡丹亭)”“崇明吹打乐”队伍。新河镇十多年来从常规保护走向各全镇自觉性团体参与的保护模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镇文化活动中心搭建好的非遗传统音乐培训学习平台 

新河镇文化活动中心,专门设立非遗办公室,非遗活动室一间,服装道具、乐器一应俱全,专门为这三支民乐队伍平时的排练提供场地器材等保障工作,同时还有为非遗传承人每周为中小学生教授各种民乐,及演奏瀛洲古调派琵琶、牡丹亭等精典乐曲,与当地学校形成互补。2培养出三支成熟的非遗项目表演队伍

 崇明每年元宵节,森林旅游节,市民文化节端午节等等,都会出现新河的这些民乐队伍,很是吸睛。这里还每两年举办一次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行街表演。就拿2012年在崇明区新河镇举办的“上海市第二届崇明新河“富盛杯”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行街表演 民族乐团展演邀请赛”来说吧,2012年11月15日,上海市第二届崇明新河“富盛杯”长三角地区江南丝竹行街表演 民族乐团展演邀请赛在新河镇新南广场,来自浙江省正韵民乐团丝竹队、江苏太仓市五洋丝竹乐团、上海金山区廊下镇梦之廊江南丝竹队等12支丝竹队,以及浙江省文化馆民乐团、上海虹口区江湾民族管弦乐团等12支民乐队共计700多人参加了长三角地区民族器乐邀请赛暨江南丝竹行街表演活动。是日上午,12支丝竹队参加了行街表演。行街从新河镇新南广场出发,绕着新河镇镇区行街一圈,非遗的盛宴引得百姓啧啧称赞,也使新河镇的这一非遗项目让上海业内乃至江、浙及长三角地区人士有所知晓。

3非遗进校园,促进非遗的深度融入发展

新河镇辖区有一所小学名竞存小学,一所初级中学名大新中学,这两所学校都开设了非遗课程,并分别于2019年12月都加入了“长三角中小学校江南丝竹联盟”。非遗进入校园也使得学校特色教育获得丰硕成果。

竞存小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长期以来,竞存小学视艺术教育为学校教育诸元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艺术教育纳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伴随着区教育局“一校一品”工程的蓬勃开展,学校通过规范制度、优化师资、丰富课程、活动展示等,使艺术传统特色教育项目——民乐教育,取得了新的突破,获得了丰硕成果。

学校先后被授予“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崇明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崇明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瀛洲古调琵琶)”,连续多年获区素质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奖。学校学生、艺术社团多次参加市、区各类艺术竞赛及展示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赢得了社会美誉,为学生终身发展育素养之根,铸美育之魂。

近两年来,竞存小学民乐团和师生个人在市、区各级各类竞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2018年4月竞存小学琵琶乐队作为代表参加上海教育博览会崇明艺术教育成果展;

2018年6月小学生艺术展演崇明区活动器乐民乐小合奏专场小学组二等奖;小学生艺术展演崇明区活动小合唱专场小学组三等奖;竞存小学“瀛洲古调”表演团作为代表参加上海崇明端午季学生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展示(课程教学);

2018年月上海市青少年特色乐队展演乐队专场小学组二等奖;竞存小学 “瀛洲古调”表演团参加上海市青少年民族文化培训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活动;被授予“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瀛洲古调)”,等数十个奖

例如2020年6月27日上午,端午节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大雨滂沱,因为新冠疫情关系,上海市崇明区竞存小学在校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校园民乐故事”——校园实景网络音乐会,并进行了网络直播,直播活动分四个乐章。近万名观众在网络上观看了直播。虽然下着大雨,从全校师生脸上洋溢出的那份激情,已经很好体现竞存小学创造以非遗“瀛洲古调”“江南丝竹”为主的“民乐文化浸润心灵,尚美教育助推成长”的育人文化精神品牌。

这些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民乐育人”的知名度,也更好地促进了学校“民乐育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 关于新河镇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的几点思考

1做好纵向工作。纵向主要指政府部门要重视文化工作,党的十九大中习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就是为重视并认真做好非遗保护工作作出指导方向及理论依据,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认识文化的分量。

2做好横向工作。各相关文化职能部门要做好宣传,落实具体工作,要有一支热爱非遗,热爱传统文化的队伍,比如,文化活动中心,学校等,在平时重视理论知识,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百姓带去更好更先进的文化套餐。

3非遗传承保护永远在路上,要久久为功,不能有丝毫懈怠,这点作为非遗工作者,传承人,及相关部门必需要牢记,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里的双创就是非遗要在双创的指导下,不断发展。

                     结语

我国经过十多年的非遗传承保护历程,其理念日趋成熟,从一开始的抢救性保护,到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到如今的生活化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正在逐渐深入人心。2020上海市非遗中心发出了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申报挂牌的通知文件,2020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和市经委发出《关于推荐振兴传统工艺目录项目的通知文件》,政府这一项项加强非遗保护的工作正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非遗的传承保护仍要久久为功,许多项目在“见人见物见生活”上做的很好,也有些类别的项目在这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仍需要各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等部门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精力。


添加时间:2020年11月6日 14:12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