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戏,演好不容易

 

下乡戏,演好不容易

 

山东省淄博市文化和旅游局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县区落实好《淄博市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监督考核办法》。该文件内容通过名称便一目了然,主要针对送戏下乡活动的细节作出规定。文件第一段就开宗明义,解释文件制定的目的是“确保活动不走过场、流于形式,保证质量和效果”。

送戏下乡各地都有,但监督考核办法做得这么细致的不多,应该给淄博市点赞。

送戏下乡不是新鲜事物。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各地文艺院团就常年在基层演出。改革开放后,民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多元,基层群众对优秀文艺作品的渴望愈发强烈,国家进一步对送戏下乡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部署。如今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基层,送戏下乡成为文艺院团的重要工作。

很多事是知易行难,送戏下乡也不例外。有人说,到基层演戏还不容易,开车拉上演员和道具就去了。可真正接触后会发现,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

这些年,笔者因为工作的关系,基本每年都会跟随不同院团下乡演出10多场。最深切的体会是,下乡戏,演好不容易。

首先是地点的选择。到底去哪个村演出,不能靠在地图上看,而要有“打前站”的人。演出前,要提前走一遍路线。村里有没有舞台?如果没有舞台,要不要带流动舞台车?流动舞台车一般由大货车改装而来,能否开到路窄巷深的村里?

其次是节目的把关。演哪些戏百姓更愿意看?是传统戏还是现代戏?哪一部作品更合适?到现场观众不爱看怎么办?

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细致的工作需要关注。比如,文艺院团到基层演出,虽属公益,可吃饭怎么解决?演出中碰到刮风下雨,是暂停还是继续?

送戏下乡,对百姓而言是在家门口看大戏的好事;对文艺院团而言,则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好机会。而要把这件惠民的好事办好,除了财政专项资金更加给力外,还要多用制度的力量。要进一步细化对演出本身的考核标准,从演出内容到时长,都要进行严格审核把关,避免下乡戏“缺斤少两”。要重视观众的现场评价,不能光看文艺院团报送的演出图文和视频,还要派出监督考核组,不定期进行暗访。

 

本文选自2019年7月22日《中国文化报》

添加时间:2019年9月20日 09:45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