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

 

彰显非遗魅力 传承传统文化

记2018年崇明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示

 

恢弘的鼓乐响起来,欢快的舞蹈跳起来,悠扬的山歌唱起来,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32下午五点半崇明城桥镇八一路步行街已然成了欢乐的海洋,一时间,四面八方的人们扶老携幼地在步行街汇涌,令人期待的“金狗纳福”2018年崇明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示在喜庆欢快的锣鼓声中拉开帷幕。崇明区元宵节民间艺术展示已经举办了十多年,是我区精心打造的民俗文化品牌

民俗行街烘托文化氛围

早上八点,文化馆工作人员已全部就位,展区布置、现场氛围布置、舞台搭建、接电……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五点半整,在八一路新崇路口,行街表演队伍已形成方阵,领走的舞龙舞狮表演以非凡的气势,敲响开春锣鼓,拉开了元宵节行街表演的序幕,龙欢腾、狮跳跃,随着鼓点,时而游弋起伏、时而翻腾穿越、时而盘旋聚拢……紧跟其后的是“牡丹亭”,它是我区一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一支“牡丹亭”演奏队伍为16人,由八粗八细组成,乐手在布蓬下边走边演奏,是江南丝竹一种独特的演奏形式。随后,土布服饰秀、莲湘、腰鼓队、蚌舞、铜管乐形成四路纵队进行行街表演,引来数万群众尾随观看每位表演者也为这场行街活动付出许多努力。土布服饰展示的演员大都来自区老年大学,他们都是退休老人个个都是“文艺狂热分子”,一个月前就开始排练 ,多日苦练只为今天能有完美的表现。”二百余名行街表演队伍从八一路新崇北路出发,沿街表演,一直行至八一路新崇南路路口,带动了热闹的气氛,点燃了全街的激情。

非遗展演凸显文化底蕴

喜庆的锣鼓声余音未落,还没让观众看够,由崇明市级非遗项目扁担戏传承人朱雪山带来的扁担戏表演吸引住了小朋友的眼球。武松打虎、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剧目在整整一个半小时内不停地循环再循环,有的小朋友甚至好奇地把头探进了幕布下面,想看看他是如何一个人演出来这么多人物的。“这次元宵活动真是太好了,我已经连续看了两年了。传统文化展示、民间文艺演出,让老百姓了解了很多民俗文化,大开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一位带着孙子前来观看表演的大爷对此次活动赞不绝口。

专场演出展现文化魅力

今年的元宵展示除了行街表演、街头艺术等保留节目外,还新增了戏曲专场、民乐专场等两个特色表演点。行街表演一结束,位于八一路北门路口的戏曲专场舞台就被观众里三层外三层,从四面包围了起来,黑压压的人群从马路一直站到了两米多的台阶上,沪剧片段《相亲》拉开了2018年元宵节戏曲专场演出的帷幕。此次演出包含崇明山歌、沪剧演唱等,来自崇明各乡镇的50余名演员参演,其中山歌演唱手均是2017年崇明山歌演唱赛的获奖选手,来自新河镇78岁的山歌手黄三达演唱的《牌名》为原生态崇明山歌,原汁原味、清亮高亢的演绎赢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台上,演员们一板一眼的表演,清柔甜润的唱腔,灵动的水袖,俊美的扮相,举手投足间流露出别样的韵味;台下,戏迷们互相讨论剧情,既看热闹也看门道。一位80后小伙子兴奋地说:我以前觉得戏曲太枯燥,今天现场听了几段,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另一重要舞台民乐演奏专场同样也被观众挤得水泄不通,崇明作为上海江南丝竹的重点保护责任辖区之一,崇明建设镇建韵民乐队以江南丝竹演奏为主,为传承保护这一非遗文化,文广局组织策划了此次民乐专场演奏会,在表演传统江南丝竹《三六》、《喜洋洋》、《紫竹调》等乐曲的基础上,还利用崇明山歌进行改变,演奏了新崇明山歌,将传统与创新大胆融合,淋漓精致的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崇明区元宵活动始于80年代初,起初以灯展猜灯谜为主,在慢慢的发展衍生中,逐渐加入了行街表演、民间艺术展示等项目,不断充实丰富元宵节展示活动的规模和内涵,是我区精心打造的民俗文化活动,已然成为崇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到崇明过元宵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氛围已成为岛内外游客的最优选择。

                                                        (龚俐俐)

 

添加时间:2018年5月14日 09:37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