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牡丹亭行街之路,展现非遗文化风采

重走牡丹亭行街之路,展现非遗文化风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弘扬非遗文化向化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开展端午节系列非遗文化展示活动。今年的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正在这里精彩上演。

把非遗文化带到社区,带进校园

锣鼓喧天,丝竹袅袅,悠扬的旋律在向化的街头巷尾回荡。来自本土的“牡丹亭”表演队——向化镇“醉美”丝竹民乐团正在进行行街表演。演员们身着彩服,推起亭样牌楼,后接长布篷,乐手在布篷下边走边演奏。丝竹声中,行人纷纷驻足欣赏,陶醉在演员们的精彩演绎中。

江南丝竹牡丹亭是向化镇的传统特色民间文化,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化镇曾是这一璀璨瑰宝的传承基地。不过,由于时代变迁,这一艺术形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幸好,向化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让暌违多年的传统文化得以重新启幕。牡丹亭行街过程中,许多老百姓纷纷赞叹,“牡丹亭这么好看呀”,一些上海的游客表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行街表演,很精彩,希望这样的非物质文化要更好地传承保护。”

“希望能在镇区范围内扩大群众对牡丹亭的认知和影响,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牡丹亭市级非遗传承人陶思聪说,端午节的演出意义非凡。他表示,下一步将推广非遗文化走进校园,来到孩子们的身边。

 

将特色文化薪火相传,焕发新意

由向化中学舞龙队带来的舞龙表演也是本次活动的重头戏。舞龙队员们身着华服,手持长龙在街心花园广场上舞动,时而腾空飞跃,时而翻转腾挪,将龙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观众们被这精彩的表演所吸引,纷纷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五月初五有祭拜龙图腾的传统习俗。近年来,向化镇以“我们的节日·端午”为载体,大力开展舞龙等传统习俗,推广舞龙表演成为向化镇的特色文化。在镇党委、学校的坚持努力下,舞龙已经成为向化中学的特色办学项目,有效落实“班班有队伍,人人会舞龙”的理念。向化镇的舞龙队伍在市、区级比赛中连年斩获佳绩。近年来,这项特色文化在向化镇落地开花,既赓续了历史文脉,树立了民族文化自信。

 

让节日民俗更富内涵,浸润人心

今年端午节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除了传统的包粽子、射五毒、佩香囊等传统习俗环节,活动现场更有多项非遗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遗项目进行展示。见过端午节画彩蛋的活动,但是您一定没见过在彩蛋上画灶花吧!米新村的灶花达人在鹅蛋上绘制了非遗灶花,还有十二生肖图案,令市民游客们啧啧称赞。灶花团扇、土布贴画、土布包等非遗文创制作精美,为本次活动更增添了人文底蕴。

活动期间,向化镇还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了解灶花、土布、水仙等非遗文化。通过开展身边的非遗活动,让更多群众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遗和生动的非遗保护实践,激发全社会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豪感。

端午节遇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大力推广传统节日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大家体验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向化镇享有上海市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美誉,长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活动,享有“灶花之乡”的美誉,同时又曾是国家级非遗江南丝竹牡丹亭的传承保护基地。多年来,通过不断挖掘、传承和保护民俗文化和非遗文化,让向化镇“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李慧)

 

添加时间:2024年7月20日 10:25

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