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的“轧猪油”

抱团取暖的“轧猪油”

 旧时的冬天,远比现在寒冷得多。记得当年我上小学时,学校东边有一条小水沟,由于位处两幢房子的夹弄中间,因此常常结满了厚厚的冰,许多同学在上面跳呀,踩呀,一点也没有破裂的痕迹,由此可知天气起码在零下好几度。那时坐在教室里上课,逼人的寒气冻得人手脚都有点麻木,于是,一下课大家就急着要寻找方法取暖。“轧猪油”就是我们那时常玩的一种既简单又易暖的游戏。

说起“轧猪油”,它无需要用什么玩耍的器材,只要找寻一处向阳避风的墙头,参与的人不论多少,靠墙排成长长的一队,然后两边的人拼命沿墙往中间挤轧;中间的人则奋起尽力抵御两边的挤轧,防止被从队伍中轧出。一旦有人被挤出,则自行加入到随便哪一端的挤轧者队伍中,也去挤轧别人。如此周而复始,在欢声笑语的喧哗中,人人都挤轧得两足发热,身上暖呼呼的,寒气全无。玩久了这样的“轧猪油”,有时我们也会变着花样玩别出心裁的“轧猪油”:队伍择一墙角,打头的靠在那里,后面的人逐一而排。游戏开始时,全队的人用力挤轧靠墙角者,靠墙角者拼近全力抵挡住挤轧的队伍。当然,一人的力量毕竟有限,经过徒劳的抵御后,还是会被人挤轧出墙角来,失败者只能退至后面加入挤轧的队伍里。这样玩起来,暖和的速度要快得多。

 让我至今难忘的是有一次参加完“轧猪油”游戏,曾遭到过母亲的一顿责骂。那时候家境十分贫困,平时穿的多是有着补丁的老布衣服,虽然破旧,倒也耐磨。这天,因为中午要跟母亲去一位亲戚家里喝喜酒,就破天荒地穿了一件藏青色的洋布(机织布)长衫。喝完喜酒,又穿着它到了学校。课间休息时,早把母亲叮嘱的“当心点,别弄坏了衣服”的嘱咐忘到了脑后,也起劲地参与到“轧猪油”的队伍中去。玩得兴高采烈,全然不知新长衫的背后,被粗糙的墙面磨得不成样子。放学回家,被母亲看到后,好一顿训斥。说我一点不懂事,不心疼她起早摸黑辛辛苦苦挣钱为我置办的新衣服。我起先还有点嘴硬,想还上几句嘴:天冷,不让人家去“轧猪油”怎么办?后来突然间暼见了母亲那皴裂着许多裂纹的手背,心猛地抖了一下:是呀,母亲为了给我办一件新衣服,白天替人家浆洗衣服,晚上在油灯下纺纱织布,好不容易换来一点钱币,自己就这么不小心?不“轧猪油”去参与跳绳,去踢毽子,同样也可以取暖呀。我忙着连连向母亲赔了不是。第二年夏天,我趁着暑假到村子的周边转悠,捡知了壳,刮癞蛤蟆滋浆,积攥了五六元钱给母亲,说是赔去年冬天不该弄坏新的长衫。母亲浑浊的眼睛陡地明亮了起来,闪着一丝泪光。她摸着我的头,久久没有说话。后来上镇去时,给我买了一个新书包。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崇明也有的地区把“轧猪油”称作为“轧毛竹”。想想这“轧猪油”也好。“轧毛竹”也好,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抱团取暖”吗?

 

添加时间:2023年11月18日 10:40

群文活动

群文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