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瑟严的故事” 保护与传承

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瑟严的故事” 保护与传承

 

杨瑟严和他的机智人物故事

杨瑟严(又称杨瑟岩、杨圣严,本文以中国社科院民间文艺研究所称为准)是一个在崇明三岛及江南的太仓、嘉定、宝山和江北海门、启东、通州等地名字响亮的诉讼型机智人物。对于他,过去官方的籍典无任何文字见诸,倒是《清朝野史大观》、《清稗类抄》和吴瑞麟所著的《中国恶讼师演义·杨瑟严全史》中有他的记述。在吴瑞麟的《杨瑟严全史》、平襟亚的《刀笔菁华》等书中写到,他的原型为杨舜年,清代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家住今崇明建设镇富安村。他出身贫寒,在族内殷实人家的资助下读过书,但屡试不举,就以教私塾为生。在底层的民间生活中,他目睹了小民百姓的苦难,愤世嫉俗,与官府商贾、财主、地痞等作对,专为贫苦百姓打官司,是一个诉讼型的机智人物。由于旧时那些压榨、欺侮老百姓的官吏、奸商、财主歹徒对他恨之入骨,将他称之为恶讼师。据不完全统计,民间流传有他的故事约一百多篇。

一、 “杨瑟严的故事”的传承与保护

近年来,建设镇十分重视崇明民间故事的搜寻、挖掘、保护、创新工作,尤其是民间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传承保护工作。2012年,杨瑟严的故事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原崇明区文化馆副馆长柴焘熊及原建设镇文广站站长袁祖铭分别被命名为杨瑟严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2014年,建设镇又被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崇明县分中心命名为“杨瑟严的故事”传承基地。一是强领导,组机构,夯实非遗工作基础。自古以来,建设就是故事之乡,民间经典故事层出不穷,故事写讲达人接连涌现,作为崇明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乡,杨瑟严的故事更是口耳相传,妇孺皆知。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杨瑟严的故事,建设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非遗工作,加强非遗工作领导,成立非遗工作办公室,负责杨瑟严的故事的搜集、整理、申报等,夯实了非遗传承工作的基础。二是广宣传,提认识,浓郁非遗保护氛围。利用广播、政府网等媒介制作杨瑟严的故事专题节目;以市民文化节为契机,举办镇群众文化艺术节、镇故事会等;通过杨瑟严的故事陈列馆,全面介绍杨瑟严的故事前生今世、来龙去脉;利用村假日学校开展青少年故事写作、演讲培训等,向全镇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让广大群众了解、认识、欣赏、喜爱杨瑟严的故事,提高群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从而在全镇营造浓郁的杨瑟严的故事挖掘、保护、传承氛围。三是拓载体,重投入,丰富非遗保护形式。通过举办群众文化艺术节、故事会,承办“行走乡土”故事专场,下基层、进学校讲演,建立杨瑟严的故事陈列馆,不断拓宽载体,加大投入,丰富了杨瑟严的故事保护传承形式。自2013年举办首届“杨瑟严的故事”演讲大赛以来,至2021年已连续年举办此类活动,在全镇掀起了写演杨瑟严的故事的热潮。为了不断扩大影响面,提高活动的档次。2017年我们特邀请市、区故事讲演名家前来助阵,吸引众多故事演讲爱好者前来观看。“杨瑟严的故事”陈列馆,位于建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二楼,总投资50万,布展面积128平方米。整个陈列馆布展精美,资料全面,内容丰富。用图片、文字、视频相结合的形式,生动详细地介绍了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自2014年开馆以来,“杨瑟严的故事”陈列馆共接待社会各界群众参观6万余人次,有力促进了“杨瑟严的故事”的保护传承。四是育人才,促传承,提升非遗工作水平,通过举办故事专场展演、专题培训等,充分发挥故事演讲老艺人言传身教的作用,大力培育“杨瑟严的故事”演讲人才,促进“杨瑟严的故事”传承发展。通过举办“杨瑟严的故事”演讲大赛,发掘了一批优秀的故事演讲人才,并请专业老师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使他们成为故事演讲的中坚力量。“杨瑟严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定期深入各村、学校,走上讲台,为热爱故事演讲的小故事员们开设故事培训课,激发他们的故事写作、演讲热情,提高故事写作、演讲技巧。如今,建设镇“杨瑟严的故事”演讲队伍日益壮大,新生力量蓬勃发展,青少年故事员茁壮成长。

二、 “杨瑟严的故事”传承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建设镇对“杨瑟严的故事”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流行时尚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传统文化,经受着现代高新科技、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影响,广大群众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不到位,传承和保护意识不强;年轻人过度地追求外来文化,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缺乏主观能动性。许多年轻人容易对其产生偏见,甚至萌发排斥、抵触的心理,致使民间传统文化正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二是留守现象的影响。随着打工经济快速发展,建设乃至崇明大批年轻人常年外出打工,许多家庭中仅剩下留守老人和儿童,致使我镇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缺乏载体,而随着如我这般传承人的日渐老去,后继乏人的现象更是显得尤为突出,建设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失传的危机,抢救与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三是编制不足,专业人才紧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庞大的工程,收集调研、图片拍摄、影像制作、报告撰写、数据库建设、档案管理等等一系列工作,均需要具备一定素质的人员方能开展。作为“杨瑟严的故事”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责任单位,同时还要承担全镇各项群众文化体育相关工作,人才资源紧缺问题已成为制约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健康发展的难题。四是经费投入不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挖掘整理、研究、传承展示、申报等都需要经费和人力作保障,但从目前情况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不少亮点文化因投入不足、经费制约而隐没民间。

三、 “杨瑟严故事”的传承与保护的探索

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如何能让“杨瑟严的故事”这一民族精粹得到有效保护,并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是要提高公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积极开展非遗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群众的自觉和自信,使其积极参与到非遗的日常生活应用中,建立起具有高度责任感和自觉意识的可持续发展非遗传承群体。充分利用国家“文化遗产日”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交流平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经常组织论坛、讲座、电视台专题片等活动,全面开展对社会公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教育,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课堂、进教材、进校园,集中展示我区非遗资源和非遗保护成果。二是要做好传承人的认定培养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态流变”,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依托于人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并多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传承人显得尤为重要。准确认定传承人,加强传承人的保护,充分发挥传承人作用。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继有人,代代相传。同时,加大对传承人群的保护和培养力度,开展传承培训班,针对性、一对一的发展培育传承,让我们的传统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三是要提高传承人社会认可度。对具有一定特殊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加大采访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度,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为传承人传承技艺提供必要的条件。例如,资助传承人的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活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传习活动场所等。现如今,崇明大力发展生态岛建设,结合崇明实际,我们还可将传承人纳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景区是旅游者的目的地和聚集地,景区提供一定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供传承人使用,传承人凭借其自身才艺吸引游客,通过非遗传承活动开展,让游客感受到的是一种带着历史印记的传统文化和智慧结晶。四是要兼顾非遗的创新发展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和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提倡保护非遗的同时,强调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要保持创造力和活力。由此可以看出,把握处理好传承和创新的关系是非遗工作的重中之重。非遗项目可通过对非遗文化精髓的提炼,从审美内容、象征寓意、文脉传承、教化意义等层面进行适当的创新设计,提炼产品的地方文化特色来体现非遗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凸显其丰富性和多样性,再现传统文化底蕴,以达到提高社会效益和教化公众的目的,从而使非遗无形的文化价值得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良好的保留和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传承和发展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遗保护任重道远。杨瑟严故事的挖掘传承再掀新篇,同时也要继续呵护其他非遗的花朵在德润建设的浸润中娇艳绽放。

                       

                    (朱小芳)

                                     

 

 

添加时间:2022年7月22日 15:35

非遗保护

非遗保护